一條紅袖章
魯錢偉
家風一直以來就是中國古代道德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,有效傳承和弘揚了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、培育了民族精神。習近平總書記就指出:“家風是一個家庭的精神內核,也是一個社會的價值縮影”。
說起我們家,還要從一條紅袖章說起。記得小時候,村里每次逢年過節,爸爸總是要帶上一條紅袖章,和幾個叔叔一起在村里轉來轉去,天黑后還要分成上半夜和下半夜兩撥人。看著別人家團圓熱鬧的樣子,心里有一種說不出的難受。有一次,我實在忍不住問媽媽:為什么爸爸總是不在家?媽媽告訴我,爸爸是去抓壞人的。聽到這我既興奮又緊張的問:我能去嗎?媽媽卻說:你還小,等長大了,你再去。
有一年暑假,我和小伙伴一起到鄰居的果園偷果子吃,事后鄰居發現果子被盜,雖然懷疑,但沒有證據證明是哪些孩子干的,幾個孩子的家長或知道懶得知道自己的孩子是否偷了果子。我以為能夠蒙混過關,但爸爸即拿出他的紅袖章,帶著我上門“負荊請罪”,并提出賠償。鄰居原諒了我的“無知”,沒有接受賠償,并告訴我知錯能改仍然是個好孩子,如果事先“打個招呼”,送點果子也未嘗不可,偷是不可取的。
那時我時常想,爸爸為什么那么珍惜他的那條紅袖章,為什么總是要佩戴那條紅袖章。一次偶然的機會,我問媽媽這條紅袖章的來歷,她卻告訴我一個更遙遠的故事:以前,我的太爺是從其他地方乞討到這里的,那時候吃了上頓找不到下頓,多虧村里人接濟才在此處安身。后來又受到村里鄉里的幫助,開墾了荒地,有了農田。日子雖然清苦,但也算有個安身立命之所。當朝鮮戰爭爆發后,為響應國家號召,報答政府的恩情,爺爺毅然決然的報名參了軍,經過兩年訓練,卻在進入朝鮮前夕,迎來了朝戰勝利的消息。雖然沒能前線殺敵,卻也在復員后積極投身家鄉的建設。受爺爺的影響,爸爸也參了軍,作為那個時代的前線陣地,每天都要配合炮兵開展各種訓練,由于素質過硬,他還被選為糾察員,負責部隊的治安巡視、駐地秩序的維護等。而這條紅袖章,就是那時部隊發的。
從那以后,雖然這條紅袖章從沒真正的抓過一個壞人,但在家里卻潛移默化的教育養我該如何做人。
在一次家族聚會上,長輩們拿出家譜供大家傳閱,細細端詳之下,第8頁的第四條赫然寫著:凡族人務期加強法制觀念,以刑罰持懷,團結鄰里,有犯者,則依國憲祖德嚴懲之。長輩們圍繞著這條家訓展開了熱烈的討論,并教育我們這些晚輩后輩們要遵紀守法,做一個堂堂正正的人,別給家族丟臉。在長輩們的教育聲中,爺爺參軍,爸爸執勤站崗的一幕幕,在我的腦海里不停地閃現。
多年以后我才知道,原來每次的逢年過節,爸爸不是抓壞人,而是在守衛整個村子的安寧。參加工作后,我有幸加入到公司的紀檢監察隊伍中,接過了爸爸的紅袖章。雖然,這個紅袖章的職責有所變遷,但他的意義卻是一樣的,那就是監督、執紀、問責!
(作者單位:南通振華重型裝備制造有限公司)